本帖最后由 Echinocereus 于 2020-4-14 09:38 编辑
《欣顿牡丹的前世今生》
欣顿牡丹 来自ig@Ricardo Ramírez Chaparro
第一回 1989年
欣顿牡丹首出现
龟甲家族进间谍
欣顿牡丹早于勃氏牡丹被发现,1989年首次由W. & Taylor发表于《 Bradleya》期刊,当时处理为龟甲的变种,写作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hintonii;
龟甲牡丹 图片来自ig@Ricardo Ramírez Chaparro
龟甲牡丹 图片来自ig@Ricardo Ramírez Chaparro
第二回 1992年
龙角龟甲皆不是
勃氏横空而出世
勃氏牡丹Ariocarpus bravoanus是1992年才发表的新种(距今不到30年),当年由H. M. & Anderson发表于《 Bradleya》期刊,描述为“介于龙角牡丹和龟甲牡丹之间的一个新种”。llifle也备注了这一点。图片来源:llifle.com
第三回 1997年
三人此日终相见
亲父养父立分辨
和勃氏牡丹的相比,欣顿牡丹疣相比对短钝不直立,疣中间有刺座槽。勃氏牡丹发现后,大家一致认为欣顿应该是勃氏的变种。于是1997年岩牡丹属的权威 Edward A.和Fitz M.共同发表文章,将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hintonii (欣顿牡丹)归在 Ariocarpus bravoanus 下面作为亚种,此后写作Ariocarpus bravoanus var. hintonii,我们在产房里就被抱错、养在别人家里多年的欣顿牡丹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亲生父母。感兴趣的花友可以去《Haseltonia》和《 Bradleya》期刊找一找当年的这几篇文章来自百度文库的一篇文章截图,未标注作者。我记得应该是乔乔多肉写的
可能是欣顿牡丹 图片来自ig@Ricardo Ramírez Chaparro
后话国内目前部分中文帖子还是将欣顿牡丹写作龟甲牡丹的一个变种,可能是资料相对匮乏或者以讹传讹的口口相传。目前传统分类还是把欣顿处理为是勃氏下面的变种,至于目前蓬勃发展的APG分类系统(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一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如何划分,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几十年吧,可能很少有人会做仙人掌科的,毕竟前期研究基础薄弱,类群相当小众冷门,发文章也只能发1左右IF的期刊,就像前文提到的《Haseltonia》影响因子这两年一直都很稳定地保持在0.2,你没看错就是零点二,《 Bradleya》也是零点几。
勃氏牡丹,此野考爱好者也只将其定到种 图片来自ig@ Bravo Zapata
现如今我们见到的欣顿牡丹图鉴,大多为园艺个体,是多年前植物猎人收集而来扩繁。现在各地的欣顿牡丹,很有可能来源于多年前同一批植物,在植物园或者私人爱好者手中繁殖多代而来,继而被购买、交换流通至世界各地。
正如我们所知,岩牡丹属产地非常狭窄,整个种群栖息地有时仅限于某一个山谷。如果拍摄者发现植物的地点,并非是欣顿牡丹物种发现发表报告的地点,故为严谨考虑,标注为种名,而非精确到变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