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过鱼能播种,能侧芽,长得又不慢,为啥一直贵呢。我想说,硬货之所以成为硬货,炒作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因素制约其生产能力。
从生产角度而言,鱼有几个重大的毛病1.真菌易感 2.氮肥耐受性差 3.喜高温而易晒伤 4.过冬困难
分别展开说一下
真菌易感 赤腐抗性差,说赤腐是仙人球类的最大敌人并不夸张,抗性低意味着成活率低,更致命的是,赤腐用药控制很困难。块状肉质根进一步加重了赤腐发病后的死亡率。水渍易感,水渍,或者说老化斑,也是仙人球的常见病,大多数品种抗性很高,但鱼是高度易感的(只有翠冠类抗性高,所以福建鱼好养活……),充足氮肥是对抗水渍最强有力的手段,但鱼对氮肥耐受性差,缺水时爱长水渍,但鱼过冬不能浇水……不幸中的万幸是水渍是可以用药预防的,铜质剂或者代森锰锌能够很好的保护住。
氮肥耐受性差 除了大水强光之外,高强度氮肥是催长最有效,最强力的手段,甚至可以说长得有多快,就取决于你给了多少氮肥。充足氮肥也是抵抗一些传染病的必要因素,最明显的就是水渍与黑点,氮肥使用量与发病率非常明显的负相关,肥越多越不爱长。鱼对氮肥的耐受性相当差,有多个因素制约施肥量。1.根颈部腐烂,根与球体绿色部分都正常,就在交界处烂掉一块,在幼苗阶段尤其明显,有时能占到死亡率的一半以上。索性这个症状是真菌感染,很多药都能抑制,多菌灵就有很好的效果。2.开裂 鱼本身有很高的开裂倾向,氮肥充足时更爱裂,往往施肥后两三天裂了一大堆,开裂后造成伤口,不但形成疤痕,而且会大大提高死亡率。到现在发现唯一对开裂有效的药物是赤霉素,施肥前提前用,但赤霉素副作用是很大的,会造成徒长,小苗还问题不大,大的就不能用。3.根部生长不良 施肥量高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出现即使充分浇水还是僵化的状态,用萘乙酸之类的生根剂只能部分缓解这个问题,并不能有效克服。氮肥多了根的体积会大大减小,这对盆栽植物外观是没什么影响的,裸根的有时会影响销售价格。高氮状态下易出侧芽,侧芽很容易破相,偏偏鱼的侧芽不能随便掰掉,砍的话会出一个疤,而且有死亡风险。
喜高温而易晒伤 鱼是很容易晒伤的品种,这意味着往往必须遮荫,光照减少就意味着长得慢。更为不利的是,为了对抗赤腐,需要40度以上的绝对高温,但遮荫必然降低温度。在修根移栽时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没根的不耐晒,而伤口不赤腐需要高温,两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过冬困难 鱼不算怕冷,干缩状态零下5度也不会挂,但不死的前提是很久不浇水,浇足水结冰几乎必挂,就算不是立即冻死,也有非常高的可能赤腐。大部分仙人球干一个冬天没什么问题,但鱼不同,开春有很高的几率难以唤醒,更麻烦的是,有时会损失生长点,尤其是苗。没了生长点必定破相,死掉也很正常。且鱼对水渍易感,长时间的断水状态很容易大面积感染。对于刚播种的小幼苗,加热垫之类的设施过第一年的冬季是必须的。 |
|